开元区高速公路护坡设计施工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
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骨架植被防护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与浆砌片石护坡相比较,该方法在能满足坡面防护功能的情况下,还具有节省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对高边坡能降低坡体荷载,在格栅内种植草皮还能较好的协调周围环境等优点,因而在边坡防护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骨架可以采用拱形、人字形、菱形、矩形等多种形式,但骨架形式与尺度应从美学和当地的文化背景方面多加考虑。当要突出骨架时,骨架施工应精细。骨架内的植被防护可结合边坡岩土性质、坡率,采用前述植被防护的各种措施。一般情况下,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骨架植被防护、多边形混凝土空心块植被防护适合于坡率缓于1:0.75的土质和全、强风化岩石边坡。
岩石边坡无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故多采用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技术予以坡面防护处理。该方法通过采用混凝土喷射机把基材与植被种子的混合物按照设计厚度均匀喷射到所需防护的坡面上,从而在坡面上形成一层结构类似于自然土壤且能够贮存水分和养分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基层材料。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的有机结合工程护坡的不足之处是缺乏生态效果,但是对边坡有支挡加固作用,为植被生长提供稳定环境。是在高陡边坡,植被防护与工程防护有机结合尤为重要。坡面种植植被后,植物的根系增强了坡面表层的稳定,因而对边坡稳定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在考虑植被护坡时,不仅仅是做到坡面绿化,而是将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稳固而又有生态景观效应的防护结构体系。因此,在进行植被护坡设计时,首先判断边坡是否稳定。若不稳定,则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支挡加固,然后进行边坡绿化设计。对于稳定边坡,有时为了表层部坍塌、风化、雨水冲刷等因素引起的表层失稳,也需要预先采取工程防护。因此目前植被护坡应用总的发展趋势是将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相结合。其中对于坡体表面部失稳、易溜坍、易冲刷的边坡,一般都采用三维土工网、土工格栅、土工网、土工格室和浆砌片石框格骨架等工程措施和植被防护相结合。
可在喷射后覆盖无纺布、草帘、遮荫网、稻草等保湿及雨水冲刷。喷播后如未下雨则需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7天左右发芽,一个月成坪,两个月覆盖率达90%以上,成坪后可逐渐减少浇水次数。风化较严重的岩质边坡和坡面稳定的较高土质边坡。框格护坡可选用菱形框格、六边形框格、主从式框格等框格内植草,通常采用借土喷播法或植草皮等方法。 框格形式主要有正方形、菱形、拱形、主肋加斜向横肋或波浪形横肋以及几种几何图形组合等形式,框格及横肋宽0.4~0.6m,主肋宽一般1m左右,框格间距2.5~3.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