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区绿化护坡设计施工
采用植物群落固坡、保持土壤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涉及到深层土壤的坍塌或极其厚重土层的滑动 。植被护坡技术必须是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解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又可实现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 。
浆砌石护坡 坡度在1:1~1:2之间,或坡面位于沟岸、河岸,下部可能遭受水流冲刷冲击力强的防护地段,宜采用浆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由面层和起反滤层作用的垫层组成。面层铺砌厚度为25~35cm,垫层又分单层和双层两种,单层厚5~15cm,双层厚20~25cm。原坡面如为砂、砾、卵石,可不设垫层。对长度较大的浆砌石护坡,应沿纵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宽约2cm的伸缩缝,并用沥青杉板条或聚苯乙烯挤塑板填塞。浆砌石护坡,应做好排水孔的施工。
总之,完善护坡生态防护技术,可以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实现护坡防护与生态建设的双赢面。我们要不断学实践,不断学进步,总结和梳理护坡工程存在的问题,坚持绿经济,实现护坡生态技术。河道护岸工程常见的形式包括坡式护岸(平顺护岸)、坝式护岸、墙式护岸等。河道护岸工程通常包括护脚工程和护坡工程两部分。护岸工程的施工原则是先护脚后护坡。在岸坡及坡脚一定范围内覆盖抗冲材料,抵抗河道水流的冲刷。包括护脚、护坡、封顶三部分。这种护岸形式对河床边界条件改变和对近岸水流条件的影响均较小,是较常采用的形式。
生态护坡技术采用植树造林的手段,使植物和岩石、 土壤形成一定的生态防护机制。 对护坡表面进行防护加固,达到生态护坡的目的。该综合护坡系统可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地表稳定性。这是一种有效的护坡手段。生态护坡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设计的首要因素是护坡的稳定性。 不稳定因素包括表层土壤的滑动、 深层土壤的滑动或水流的侵蚀等。因此,生态设计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以确保水力稳定性。此外,生态设计应努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地区、 地域条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既要保护环境,又要节约资源,尽量做到资源化。可再生能源,提高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效率。在建设中要有意识地保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