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公路护坡施工方案
采用植物群落固坡、保持土壤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涉及到深层土壤的坍塌或极其厚重土层的滑动 。植被护坡技术必须是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解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又可实现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 。
路基是公路的承重主体。公路路基由宽度、高度和边坡坡度三者所构成。路基宽度取决于公路技术等级;路基高度取决于纵坡设计及地形;路基边坡坡度取决于地质、水文条件,并由边坡稳定性和横断面经济性等因素比较选定。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承受由路面传来荷载。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30cm)及下路床(30~80cm)两层。路面直接铺设在路床上。因此,对路床,是上路床的土质、粒径、压实度都有严格要求,均匀、密实、强度高,不得有松散和软弹现象。挖方路基的路床,平整、密实,用重型压路机压实至规定的压实强度。为了确保路面各结构层厚度均匀和排水需要,路床表面做成与路面一致的路拱横坡度。
岩石边坡无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故多采用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技术予以坡面防护处理。该方法通过采用混凝土喷射机把基材与植被种子的混合物按照设计厚度均匀喷射到所需防护的坡面上,从而在坡面上形成一层结构类似于自然土壤且能够贮存水分和养分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基层材料。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的有机结合工程护坡的不足之处是缺乏生态效果,但是对边坡有支挡加固作用,为植被生长提供稳定环境。是在高陡边坡,植被防护与工程防护有机结合尤为重要。坡面种植植被后,植物的根系增强了坡面表层的稳定,因而对边坡稳定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在考虑植被护坡时,不仅仅是做到坡面绿化,而是将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稳固而又有生态景观效应的防护结构体系。因此,在进行植被护坡设计时,首先判断边坡是否稳定。若不稳定,则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支挡加固,然后进行边坡绿化设计。对于稳定边坡,有时为了表层部坍塌、风化、雨水冲刷等因素引起的表层失稳,也需要预先采取工程防护。因此目前植被护坡应用总的发展趋势是将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相结合。其中对于坡体表面部失稳、易溜坍、易冲刷的边坡,一般都采用三维土工网、土工格栅、土工网、土工格室和浆砌片石框格骨架等工程措施和植被防护相结合。
为防治沙埋,路基设计时,应根据风沙地貌的特点,风沙运动特征,风向、风力、路线与风向的交通等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对路肩、边坡坡面和平台进行全面防护以风蚀。在风沙流比较严重的地区,为根治沙害,除对路基本身进行防护外,还应在路侧建立完善的防沙体系,包括整平带、防护带和植被保护带等。对填方路基设计成流线形,有利于风沙流顺利通过路基,减轻积沙的危害。路侧防沙工程可概括为固、阻、输、导四种类型。“固”,主要指植物固沙和设置立式沙障、植物固沙是防治沙害的根本措施。“阻”,主要指拦截风沙和限制积沙移动;阻沙沙障一般可分为墙式、堤式、栅式、带式四类。“输”,主要指通过增强风力或改变地表面性质,使过境流沙顺利通过路基而不产生堆积。“导”,是指在路基迎风侧采用导沙措施,借助风力作用,改变风沙流或沙丘的移动方向。